德峨镇地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 壮、汉五个民族,辖 15 个行政村 291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5 万,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 96%,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近年来,德峨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通过“五注重、五解决、五促进”的措施,不断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繁荣发展,谱写了德峨民族 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一、注重党建引领,解决紧跟党走的问题,促进民族之间做到“五个认同”。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通过党委、党支部、党员带动 4.5 万各族群众同心同 向,以百色市基层党建五基三化中的“六带十群”和自治县“民族携手·先锋同行”党建示范带为契机,在三冲、常么、德峨、田坝等村打造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聚力示范带,增强各族群众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等“五个认同”意识。
二、注重宣传教育,解决民族之间的隔阂问题,促进各民族之间做到“三个离不开”。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教育以及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通过利用民族节庆、圩日以及到各中小学校或登门入户等方式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宣传,讲清讲透学习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党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利好政策,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以文化人,增进各民族之间对文化差异的认知,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使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团结和谐。
三、注重政策落地,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同胞实现“两个共同”目标。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上苗山进彝寨入仡佬冲”活动,让党的民族政策照亮德峨的千家万户,落实各类政策,不断改善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攻坚期间,通过深入实施各类利好政策,实现了8个贫困村,3529户16813人脱贫人口的全部脱贫目标,德峨镇、德峨村分别获得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各民族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昂首迈进,移风易俗及人居环境整治等陋习正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正进一步提高,三冲村获自治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田坝村获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三冲茶叶有限公司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五星),全镇各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两个共同”目标正朝着与全国、全区、全市、全县的目标紧跟直追。
四、注重文化传承,解决民族交往交融问题,促进各民族之间做到“六个相互”。通过举办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传承发扬“马驮医院”精神,传唱“赶圩归来阿哩哩”经典歌曲,大力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髓,让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活动中相互交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六个相互”。近年来,德峨苗族跳坡节、苗族芦笙舞被纳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苗族妇女服饰制作技艺、辣椒骨制作技艺、苗族刺绣等被纳入百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注重乡村治理,解决和谐共处问题,促进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地区移风易俗治理,“算清三笔账、推进十个一”的移风易俗工作法在新华网、国家乡村振兴网、光明日报、广西新闻网、百色电视台等国家和区、市级相关媒体刊登报导,德峨村获自治区“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试点村” ;加强纠纷调解,通过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用民族语言调解民族纠纷,在苗寨、彝山、仡佬冲中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做到不让纠纷影响群众团结、阻碍群众发展,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友爱、包容;加强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开展民族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作为土生土长的原“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黄登林同志率先垂范,在化解民族群众纠纷工作中得到群众一直好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峨镇党委政府,将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共同谱写新时代德峨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党委书记 罗仁华)
责任编辑:孟泽 刘立晟